2024年11月22日

特写| 华人教会百年格局转化,从慕拉第百年见证到如今的回溯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0月12日 10:02 |
播放

2022年9月22-24日,“2022华人宣教动员大会——纪念慕拉第对华宣教殉道110周年”在线上举行。大会邀请了著名的学者、牧师作为讲员,包括柏有成老师、陈世钦牧师、林治平教授、刘主生博士等来自世界各地的讲员。

此次慕拉第华人宣教动员大会异象以及目标是继承了宣教士慕拉第的宣教名言“如果我有一千生命,我会全部给中国;没有比拯救灵魂进入天国更喜乐的事情了!”

大会的第三天,刘主生博士以“华人百年宣教格局转化,从慕拉第百年前宣教见证到如今的回溯”为题,为大家分享了他的一些宣教思考和观点。

慕拉第的简略介绍

1885年,慕拉第骑着驴从登州到平度宣教,开创了西方单身女性前往中国内陆宣教的第一人。当时差派单身女性去到内陆宣教是不太可能的,甚至戴德生的内地会都不太愿意差派单身的女性来到内陆的宣教工厂,因为晚清的中国对单身女性来说是非常危险的,除非女性有丈夫有孩子便可以跟随而来到宣教工厂。

而慕拉第一个人骑着驴到了中国内陆,慕拉第说:“当我骑驴访乡,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我很清楚地感受到主耶稣就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我也听到祂温柔细语:‘看哪,我必与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据刘主生博士介绍,慕拉第在平度建立了40多间女子学校,并帮助当地的妇女解决了裹足的陋习,同时还建立了30多间教会。在中国成千的人民因着她的学校和教会成为基督的门徒。

“这是非常感人的。”刘博士说。

此外,慕拉第还曾将自家后院弗吉尼亚州的苹果种子带给蓬莱,并且常常祷告浸信会差派更多的宣教士到中国来。

慕拉第的宣教策略

刘主生博士概括并总结了宣教士慕拉第的主要宣教策略,包括:

1.进入文化、掌握习俗
慕拉第在中国宣教穿中国人的衣服,打扮成中国人,熟练掌握官话,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蓬莱土话,并且给自己起了一个容易被当地人接受的中国名字。

2.关怀与勇气
慕拉第又被称为饼干小姐,因为她常常摆放自己烘焙的饼干,让那些小孩子可以去吃,进而结出孩子们的母亲,用爱的方式来建立福音的桥梁。

3.效法耶稣,进入和平之家
慕拉第经常骑着毛驴走村串户,到处寻找和平之家,进入那些纯朴的平民百姓家里,向他们问安,并且回答他们任何问题。

4.建立稳固的后方关系
慕拉第培养不少门徒,除此以外也建立了不少女性为主的宣教团体。她呼吁美南浸信会全教会行动起来,不只是金钱方面的奉献支持,也组织祷告小组为海外宣教士祷告,鼓励妇女们投身与宣教的运动当中。她的呼吁催生了“妇女宣教联会”,在第一次“圣诞节宣教奉献”筹集了3315.26美元,在当时足够差派3位宣教士去中国。
自1888年期,美南浸信会许多教会每年圣诞节都会进行圣诞宣教,1918年正式命名为“慕拉第圣诞奉献”,专门用来支持海外宣教士。

5.甘愿牺牲、常常代祷
1912年山东大饥荒,慕拉第把所有食物都给了灾民。12月1日,慕拉第因饥饿昏倒在船上,在当地无力救治情况下,她被送回美国。当船行日本神户港时,慕拉第因长期饥饿病逝。

4种教会模式

刘博士介绍了美国阿斯伯里神学院的宣教系教授史蒂芬·贝利的一个宣教理论。

贝利教授曾在老挝和泰国宣教17年,他做出了一个理论研究表明节点强度和族群强度决定了4种形式的教会:领袖魅力型教会、等级架构型教会、各自为政型教会和粘合度高的社区型教会。他觉得泰国教会是社区型教会,人气很旺盛,但是却没有异象作为驱动,而天主教属于节点强度很高的教会,五旬节教会属于领袖型教会。

刘博士在贝利教授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新的教会分类。刘博士以合一度为横轴、异象度为纵轴,形成了4种形式的教会:
国度拓展型教会(高异象、高合一),例如士每拿教会、非拉铁非教会;
舒适型教会(高合一、低异象),例如别迦摩教会、推雅推喇教会、老底嘉教会;
事工导向型教会(高异象、低合一),例如以弗所教会;
属灵不健康型教会(低异象、低合一),例如:撒狄教会。
而国度拓展型教会和事工导向型教会都属于宣教型教会。

刘博士认为没有向外宣教,无论跨社区还是跨文化的教会都会逐渐衰落、老龄化或者内耗,被仇敌轻易攻击。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也是宣教强大的国家,例如美国、韩国、新加坡。他鼓励华人教会成为一个宣教型的教会,这会让教会更多的人得着呼召站立起来。

中国基督徒信仰分部概括

刘博士简单分析了一下中国基督徒的信仰分布情况。

中国目前宗教密集度较高的依次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而天主教信徒乐观估计为2200万左右(包括家庭和三自教会的人数),基督新教信徒乐观估计为7800万(包括家庭和三自教会的人数),东正教信徒在中国约为10万左右,大部分在东北、深圳、香港一带。

中国神学院共有21所,共有5000左右的学生,而韩国有400个神学院,每年有1万名左右的韩国学生毕业进入教会服事。

基督信仰的几个存在的误区

1.基督信仰提供给世界的是终极关怀

自由主义的基督徒认为基督信仰提供给世界的是终极关怀,这样的想法在中国也影响了不少的人。但是如果基督信仰只是终极关怀,那和佛教有什么区别?这结果就进入了一种泛神论系统,形成了宗教混流主义。

对此,刘博士认为基督信仰是关于终极身份的,是在基督里成为天国公民、上帝的孩子、祭司,领人与上帝和好,并且彼此和好,不是聚焦于终极关怀,而是聚焦于基督。

2.因信称义

刘博士认为因信称义是新约基督徒的身份标志,我们基督徒应该从圣经全备的角度来理解因信称义,这对宣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刘博士说:“我们做门徒训练,如果连最基本的教义都不能应用得当,我们的宣教是否会受到折扣和亏损?”

“因信称义并不只是做决志祷告的那一刻就结束了,……做决志祷告是因信称义的一部分,但不是整个因信称义的内容。因信称义的内容包括我们与上帝进入因信称义的新约当中,因着耶稣基督我们与上帝立约了,耶稣基督就是那约的中保,我们进入因信称义的新约里面并且每一天都活在因信称义的身份中,并活出来。”

“因信称义是守约的生命过程,”刘博士强调:“是每一天见证基督的生命标志,是每一天活在基督里面,基督在我里面照常显大。这立约的身份是过程,不是一个时间点而已。”

刘博士也期待教会能够清晰的教导因信称义的教义。

海外散居华人在美国信仰概括

美国海外华人目前有550万,90年代到2000年那个阶段,中国大陆来美信主的比例占总人数的15%-20%。刘博士认为海外华人都是散居宣教者,他们虽然是一个客旅、寄居者,但是他们却又一个共同的美好的天上的家。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为主作见证。

据南方浸信会调查表明,全球没有认识独一真神上帝概念人口比例最高的前三个国家是印度、中国和美国。美国世俗化严重,也进入到泛神论、多神论和灵异论的环境。刘博士呼吁美国华人基督徒见证福音,这是我们的责任。

宣教学理论与观点

刘博士还简要介绍了全球各个学者的宣教学观点,包括宣教复兴热点在南半球、东半球国家的信仰在复兴、教会宣教就是教会圣殿在地球上的神国拓展、教会圣殿与宣教、超自然领域的中间层次、权利对峙、符合圣经的多重世界时空观。

此外,刘博士还介绍了几种宣教模式,三条丝路的宣教、通向中亚洲和东南亚的高铁宣教、成为为宣教祷告的代祷勇士等。

免费回放视频,详情可点击:www.glrplatform.org/mission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